據調查顯示,由于現今孩子所處環(huán)境較其父母所處環(huán)境復雜得多,所以他們的青春叛逆期比其父母早到1-2年,也承受了更多的壓力。所以當孩子有些“叛逆”時,家長不于擔心,要理解孩子,注意調整教育方法。
青春叛逆期的孩子為什么難管教?要知道原因,家長還需走進孩子的內心深處,了解他們到底在想什么。孩子進入青春期后由于生理變化引發(fā)心理變化,他們遇事開始思考,形成并不成熟的主見,對父母的話開始懷疑。而父母在動搖后,一時難以適應,又不愿降低身價、調整教育方法去面對孩子,對此,孩子便心生抗拒,讓家長覺得難以調教。
面對這些處在十字路口的孩子,家長的教育要更加耐心、細心和用心。
社會心理現象之一,指客觀環(huán)境要求與主體需要不相符合時所產生的一種強烈的反抗心態(tài)。
主要有兩種表現:
一般社會成員反抗、反抗現實的心理傾向。如“唯上是反”、“唯制度是反”、“唯是反”等等。作為社會心理現象,它具有鮮明的針對性、反抗性、偏激性、自發(fā)性、盲從性等特點。它往往與社會腐敗、不正之風、經濟利益分配不公、政治民主不落實、教育方法不當、個人思想認知偏差等諸多因素有關。應從凈化社會氛圍,建立良好的社會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入手,真正實現政治民主化和教育科學化來加以解決。逆反心理有積極與消極之分。如對官僚主義、不正之風所產生的逆反心理,實際上是對社會腐敗的一種反對、抵制,但也有些是消極的。它不僅成為教育工作的阻力,而且對社會安定、和諧的發(fā)展具有負面作用。對此應勇于引導,敢于進行有力度的教育,糾正錯誤認知,樹立健康心態(tài)。
如果受教育者經過比較分析之后,確認與原有的認知相悖就產生抵制,進而產生逆反心理??梢?,逆反心理的實質是一種特殊的反對態(tài)度,是青少年在社會化過程中逐漸形成的一種穩(wěn)定的逆向心理傾向。
當處于青春期的孩子,他們是需要得到他人認同與他人尊重的時期。當孩子對你的意愿表現出逆反時,家長不要急著去進行鎮(zhèn)壓,而要想一想,他們?yōu)槭裁磿纯?。同時你可以向他表示:“我尊重你的看法”,或“你盡量舉例說明”,這樣你就贏了一大半,你千萬不要說:“你所說的是兩碼子事,根本是風馬牛不相及?!被蛘摺澳愕挠^點微不足道,這是不對的”。
千萬不要去忽略孩子的意見!不要過度表現出對事情了若指掌或經驗老道的樣子,對孩子的反對意見,表現出不在乎或不重視,這會激怒孩子。應該鼓勵他們表達自己的意見,尤其是將內心的感覺表達出來,然后給予完全的重視和關心。讓別人覺得他的反對意見是很特的見解,讓他們知道他們的確與眾不同。
當問題出現時,家長可以先提出問題,然后注意聆聽孩子的想法。到目前為止,緩和反抗情緒有價值的方法,就是提出問題,并注意聆聽,而這兩者都需要耐心。當你聽到孩子的反對意見時,要故作鎮(zhèn)定狀,并表現出聽得津津有味的模樣,這確實不容易。大多數情況下父母都會迫不及待地予以辯駁,而且大多數人也都認為,他們舉出事實“糾正別人”,以及給這個持反對意見的人“洗洗腦”。但是,應當暫時控制住這股沖動,再想想為什么別人會反對。一般來講,這也不過是做一項決定前的一種過程而已。如果一個人說:“等一下,讓我再想一想。你要求我改變,做我從來沒做過的事,我不能這么爽快答應你?!边@非常合情合理,所以拖延一點時間是必然的。因此,提出問題和耐心的傾聽,就是給予別人必要的喘息時間,以便解除反抗的情緒。
如何與孩子相處
1、家長要看到孩子的成長,尊重孩子的自尊心,與他們建立一種親密的平等的朋友關系,并允許孩子也能參與家庭的管理。
2、家長要相信孩子有立處理事情的能力,盡可能支持他們,在其遇到困難、失敗時,應鼓勵安慰,成功了應盡量給予表揚。
父母需要受到孩子的尊重,他們大都視子女的幸福為自己的生命。他們的忠告,往往是自己生活經驗的總結,有一定的參考價值,作為子女應經常向父母談談自己的思想和活動內容。當自己的選擇與父母的愿望相違時,要通過商量來解決,要擺出事實,來證明自己的選擇是正確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