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像是造像數(shù)量多的一類。包括、強巴佛、觀音菩薩、阿彌陀佛等等。廣義概念的佛像也包括菩薩等佛教所有造像。菩薩造像在佛教造像中,占有很大的比例。例如觀音、文殊、普賢、地藏菩薩,他們的造像顯得親切、莊嚴,表現(xiàn)了慈祥、優(yōu)美、寧靜的審美情調(diào)。
佛像的復原,是指對佛像的缺損部分進行修補,使之恢復原貌。這是佛像修復過程中較為復雜的一道工序。由于佛像長期風吹雨淋日曬及其他因素影響,產(chǎn)生嚴重的風化剝蝕,使石質(zhì)酥脆,相當部分斷口均不能完全合縫,甚至遺缺較大,待黏接斷口膠液完全固化后,即可進行補缺復原工作。根據(jù)裂縫的寬窄,分別選擇適宜的填料——滑石粉、水泥、石英粉和玻璃纖維等。
修復佛像要比造一尊佛像要難的多,需要傾注更多的精力與時間,如果說建造一尊佛像是從零開始的一件事,那修復佛像就是從負數(shù)開始的。
修復工作分為三個階段。,清理與粘對復位,佛像殘片的粘對,是佛像修復工作中的重要環(huán)節(jié),是使破碎了的部位復原的關(guān)鍵步驟。剔除潔凈后,接著進行粘對復位。其次,黏合劑性能對石質(zhì)文物的性能有很大的影響,因此在進人粘對之前,要考慮黏合劑的壽命、強度、遇冷熱或受潮時有無變化等。再次,根據(jù)殘破斷面的面積大小,確定使用何種環(huán)氧樹脂黏接,接著用事先準備好的夾具和橡皮筋夾穩(wěn)扎緊放置待固化。
陶瓷佛像在修復前后可使用便攜式數(shù)碼顯微鏡看瓷片的微觀紋理,花紋走向,進行前后對比。瓷器修復難的是恢復瓷器的神韻,而這些神韻的細節(jié)往往肉眼是無法識別的,需要通過微觀痕跡來鑒別古瓷應有的特點。
陶瓷佛像是許多愛好陶瓷的收藏家的心頭珍寶
步、佛像與碎片的對接部位清理
在修復之前,要將佛像與碎片的對接部位用清水清洗干凈,以便接下來的粘合。清洗時要保護自己的雙手,千萬不要被劃傷哩!洗凈之后及時曬干,晾干過程中要保持對接處的清潔,否則清洗工作就白做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