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,對水果需求量增大,若市場上對某類果樹果實需求旺盛,而供應有限,果樹價格可能上漲。供應方面,受種植面積影響,若果農(nóng)因某水果價格高而紛紛擴大種植面積,果實上市時可能供過于求,導致果樹價格下跌;反之,種植面積減少,供應不足,果樹價格則可能上升。此外,自然災害如暴雨、干旱、臺風等會導致果樹減產(chǎn)甚至絕收,也會造成市場供應減少,推動果樹價格上漲。
果樹的核心價值是未來預期收益,需結合市場行情計算: 果實收益: 公式:單株年收益 = 年均產(chǎn)量 × 近 3 年果實平均市場價 × 商品果率(剔除殘次果)。 例:一棵盛果期桃樹,年均產(chǎn)果 300 斤,市場價 3 元 / 斤,商品果率 80%,則年收益 = 300×3×80%=720 元。 收益年限: 盛果期果樹的收益年限按剩余盛果期計算(如 10 年生蘋果樹,盛果期約 15 年,剩余收益年限為 10 年),衰老期果樹按剩余結果年限(通常 3-5 年)計算。 成本扣除: 需減去每年的管理成本(修剪、施肥、病蟲害防治、采摘等,約占收益的 30%-50%),得出凈收益。
果樹的核心價值是 “產(chǎn)果能力”,產(chǎn)量與品質(zhì)直接決定收益水平: 歷史產(chǎn)量穩(wěn)定性:評估需參考近 3-5 年的實際產(chǎn)量記錄(避一年份的極端天氣影響),計算平均年產(chǎn)量。例如,一棵盛產(chǎn)期蘋果樹年均產(chǎn)果 50kg,與年均 30kg 的同品種樹,價值差異可達 40% 以上。 果實品質(zhì)與市場價格:品質(zhì)(如糖度、著色度、果型、有無病蟲害)直接影響果實單價。例如,同一果園的紅富士蘋果,果(80mm 以上、無瑕疵)單價可能是三級果的 2-3 倍,對應的果樹價值也成比例差異。需結合當?shù)厥袌?、收購渠道(如商超直供、批發(fā)市場、電商)確定合理的 “平均售價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