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鍵詞 |
供應皂角樹苗木,皂角樹苗木信譽,北京皂角樹苗木,皂角樹苗木出售 |
面向地區(qū) |
全國 |
皂莢(學名:Gleditsia sinensis Lam.)又名皂莢樹、皂角等,是豆科皂莢屬落葉喬木或小喬木,高可達30米;枝灰色至深褐色;刺粗壯,圓柱形,常分枝,多呈圓錐狀。葉為一回羽狀復葉,邊緣具細鋸齒,上面被短柔毛,下面中脈上稍被柔毛;網脈明顯,在兩面凸起;小葉柄被短柔毛?;s性,黃白色,組成總狀花序;花序腋生或頂生;雄花花瓣長圓形。莢果帶狀,勁直或扭曲,果肉稍厚,兩面臌起,彎曲作新月形,內無種子;果頸長1-3.5厘米;果瓣革質,褐棕色或紅褐色,常被白色粉霜;種子多顆,棕色,光亮?;ㄆ?-5月;果期5-12月。
產于中國多省區(qū)。生長于山坡林中或谷地、路旁,海拔自平地至2500米。常栽培于庭院或宅旁。木材堅硬,為車輛、家具用材;莢果煎汁可代肥皂用以洗滌絲毛織物;嫩芽油鹽調食,其子煮熟糖漬可食。莢、子、刺均入藥,有祛痰通竅、鎮(zhèn)咳、消腫排膿、殺蟲治癬之效。
花雜性,黃白色,組成總狀花序;花序腋生或頂生,長5-14厘米,被短柔毛;雄花:直徑9-10毫米;花梗長2-8(10)毫米;花托長2.5-3毫米,深棕色,外面被柔毛;萼片4,三角狀披針形,長3毫米,兩面被柔毛;花瓣4,長圓形,長4-5毫米,被微柔毛;雄蕊8(6);退化雌蕊長2.5毫米;兩性花:直徑10-12毫米;花梗長2-5毫米;萼、花瓣與雄花的相似,惟萼片長4-5毫米,花瓣長5-6毫米;雄蕊8;子房縫線上及基部被毛(偶有少數湖北標本子房全體被毛),柱頭淺2裂;胚珠多數。
皂角樹分布范圍:產中國河北、山東、河南、山西、陜西、甘肅、江蘇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湖南、湖北、福建、廣東、廣西、四川、貴州、云南等省區(qū)。
繁殖方法:
選擇樹干通直,長勢較快,發(fā)育良好,樹齡30年至80年,種子飽滿,且沒有病蟲害的樹作為采種母株,每年10月采種。采收的果實放置于光照充足處晾曬,曬干后用木棍敲打,將果皮去除,然后進行風選,種子陰干后,放置于干凈的布袋中儲藏。皂莢樹種皮較厚,播種前要進行處理才能出芽率。11月上旬,將種子放入水中浸泡48小時,撈出后于濕砂混合儲藏催芽,翌年3月中旬開裂露白喉,可進行播種。
育苗地選擇土壤深厚肥沃、灌溉、排水方便的地方,苗床可采用高床,每畝地施用經腐熟發(fā)酵的牛馬糞2000公斤作基肥。播種采用條播法,條距20厘米,每米播種15粒,播種后立即覆土,厚4厘米。保持土壤濕潤。苗出齊后,可用小工具進行松土。高15厘米時可進行定苗,株距12厘米。苗期加強水肥管理和病蟲害管理。當年小苗可長到100厘米高。秋末落葉后,可按株距0.5米,行距0.8米進行移栽。移栽后要及時進行抹芽修枝,以促進苗干通直生長,利于培育成根系發(fā)達,樹冠圓滿的大苗。
皂角樹修剪
皂莢樹在苗圃的栽培中,要加強修剪管理,特別是要注意定干高度和樹冠的修剪。按行道樹培養(yǎng)的苗子,定干高度應不低于2.8米,其他用途的苗子定干高度可稍微低矮一些。在未達到定干高度之前,應加強主干的培養(yǎng),保持主干延長枝的優(yōu)勢,及時將競爭枝進行疏除。
苗子超過定干高度后,冬季修剪時進行截干處理。翌年春季剪口下會抽生枝條。在秋末選擇3個至5個枝條作主枝培養(yǎng)。主枝的選留條件有三個:一是要各占一方;二是要上下錯落,不能生長在同一軌跡;三是枝條的開張角度要適宜,開張角度以45℃為宜。翌年及時將新抽生的枝條抹除,防止形成競爭枝。待主枝長度長到1米以上時,對其進行短截,培養(yǎng)側枝,側枝選留要本著層次清晰,疏密適當的原則。基本樹型形成后,及時將樹冠內的過密枝、病蟲枝、交叉枝進行疏除即可。
危害皂莢樹的害蟲主要有皂莢幽木虱、日本長白盾蚧、桑白盾蚧、含羞草雕蛾、皂莢云翅斑螟、寬邊黃粉蝶。如果有皂莢幽木虱危害,可在若蟲期向嫩葉噴灑3%高滲苯氧威乳油3000倍液或12%苦煙乳油1000倍液進行防治。如果有日本長白盾蚧、桑白盾蚧危害,可在冬季對植株噴灑3-5波美度石硫合劑,殺滅越冬蚧體。若蟲孵化盛期噴灑95%蚧螨靈乳劑400倍液,20%速克滅乳油1000倍液進行殺滅。如果有含羞草雕蛾危害,可用黑光燈誘殺成蟲。初齡幼蟲期噴灑1.2%煙參堿1000倍液或10%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進行殺滅。如果有皂莢云翅斑螟發(fā)生,可用黑光燈誘殺成蟲,在幼蟲發(fā)生初期噴灑3%高滲苯氧威乳油3000倍液進行殺滅。如果有寬邊黃粉蝶危害,可用100億孢子/mLBt乳劑500倍液進行殺滅幼蟲,用黑光燈誘殺成蟲。
皂莢種子含有豐富的半乳甘露聚糖膠和蛋白質成分,半乳甘露聚糖膠因其特的流變性,而被用作增稠劑、穩(wěn)定劑、粘合劑、膠凝劑、浮選劑、絮凝劑、分散劑等,廣泛應用于石油鉆采、食品醫(yī)藥、紡織印染、采礦選礦、兵工炸藥、日化陶瓷、建筑涂料、木材加工、造紙、農藥等行業(yè)
皂莢樹為生態(tài)經濟型樹種,耐旱節(jié)水,根系發(fā)達,可用做防護林和水土保持林。皂莢樹耐熱、耐寒抗污染,可用于城鄉(xiāng)景觀林、道路綠化。皂莢樹具有固氮、適應性廣、抗逆性強等綜合價值,是退耕還林的樹種。用皂莢營造草原防護林能有效防止牧畜破壞,是林牧結合的優(yōu)選樹種。
產中國多省區(qū)。生于山坡林中或谷地、路旁,海拔自平地至2500米。常栽培于庭院或宅旁。木材堅硬,為車輛、家具用材;莢果煎汁可代肥皂用以洗滌絲毛織物;嫩芽油鹽調食,其子煮熟糖漬可食。莢、子、刺均入藥,有祛痰通竅、鎮(zhèn)咳、消腫排膿、殺蟲治癬之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