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鍵詞 |
山西原生白蠟樹,白蠟樹,重慶白蠟樹,白蠟樹樹苗 |
面向地區(qū) |
全國 |
白蠟樹的小葉5-7枚,硬紙質,卵形、倒卵狀長圓形至披針形,長3-10厘米,寬2-4厘米,頂生小葉與側生小葉近等大或稍大,先端銳尖至漸尖,基部鈍圓或楔形,葉緣具整齊鋸齒,上面無毛,下面無毛或有時沿中脈兩側被白色長柔毛,中脈在上面平坦,側脈8-10對,下面凸起,細脈在兩面凸起,明顯網結;小葉柄長3-5毫米。
白蠟樹4-5月開花,9-10月成熟。選擇生長健壯、無病蟲害的優(yōu)良植株,在翅果由綠色變?yōu)辄S褐色,種仁發(fā)硬時采摘。種子成熟后不落,可剪下果枝,曬干去翅,去除雜物,將種實裝入容器內,放在經過消毒的低溫、干燥、通風的室內進行貯藏。白蠟種子休眠期長,春季播種催芽,催芽處理的方法有低溫層積催芽和快速高溫催芽。
白蠟樹的修剪、整形是苗木促成到實現標準化管理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技術環(huán)節(jié),往往容易被人們忽視。,苗木在栽植前對根系的修剪處理很關鍵。主要是縮剪破損的根系,使根系傷口平滑以利愈傷組織的形成,同時可防治根系腐爛。另外,苗木栽植前需要進行截干處理,可根據樹苗的大小及工程需要靈活掌握,一般定干高度為2.8-4米,萌芽后,可任其生長。
初冬修剪時,在主干上選擇3-5個分布均勻、長勢旺盛的枝條做主枝,將其余分枝點以下的所有側枝全部疏除,注意剪口要平,并對所留主枝保留40-50厘米長度進行短截。翌年,每個主枝上可保留2-3個側枝,將其余側枝全部疏除,所留側枝長勢一定要強壯。這樣既樹冠豐滿,又通風透光,減少干枯枝的出現及病蟲害的發(fā)生。
褐斑病主要為害白蠟樹的葉片,引起早期落葉,影響樹木當年生長量。褐斑病的病菌寄生于葉片正面,散生多角形或近圓形褐斑,斑中央呈灰褐色,直徑1-2米米,大病斑達5-8米米。斑正面布滿褐色霉點,即病菌的子實體。
防治方法:播種苗應及時間苗,前期加強肥水管理,增強苗木抗病能力。注意營養(yǎng)平衡,不可偏施氮肥。秋季清掃留在苗床地面上的病落葉,集中處理,就地深埋或遠距離燒毀,減少越冬菌源。
白蠟樹其枝葉繁茂,根系發(fā)達,植株萌發(fā)力強,速生耐濕,性耐瘠薄干旱,在輕度鹽堿地也能生長,是防風固沙和護堤護路的優(yōu)良樹種。其干形通直,樹形美觀,抗煙塵、二氧化硫和氯氣,是工廠、城鎮(zhèn)綠化美化的好樹種。 白蠟樹的木材堅韌,供編制各種用具,也可用來制作家具、農具、車輛、膠合板等;枝條可編筐。